切換到寬版
  • 廣告投放
  • 稿件投遞
  • 繁體中文
    • 22018閱讀
    • 53回復

    [分享]光學分析方法的發(fā)展 [復制鏈接]

   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
    離線yazhuge
     
    發(fā)帖
    1442
    光幣
    578767635
    光券
    0
    只看樓主 倒序閱讀 樓主  發(fā)表于: 2005-09-11
    光學分析法是利用待測定組分所顯示出的吸收光譜或發(fā)射光譜,既包括原子光譜也包括分子光譜。利用被測定組分中的分子所產(chǎn)生的吸收光譜的分析方法,即通常所說的可見與紫外分光光度法、紅外光譜法;利用其發(fā)射光譜的分析方法,常見的有熒光光度法。利用被測定組分中的原子吸收光譜的分析方法,即原子吸收法;利用被測定組分的發(fā)射光譜的分析方法,包括發(fā)射光譜分析法、原子熒光法、X射線原子熒光法、質子熒光法等。 "%ZAL\x  
    l}~9xa}:D|  
    (一)比色法 IweNe`Z  
    qHu\3@px  
    分光光度法的前身是比色法。比色分析法有著很長的歷史。1830年左右,四氨絡銅離子的深藍色就被用于銅的測定。奈斯勒的氨測定法起源于1852年,大約在同一年,硫氰酸鹽被用來分析鐵。1869年,舍恩報道說鈦鹽與過氧化氫反應會產(chǎn)生黃色,1882年,韋勒(Weller)將此黃色反應改進成一種鈦的比色法。釩也能與過氧化物發(fā)生類似的反應,生成一種橙色絡合物。1912年,梅勒一方面利用1908年芬頓發(fā)現(xiàn)的一個反應(二羥基馬來酸與鈦反應呈橙黃色,與釩反應無此色),另一方面利用與過氧化物的反應,得出了一種鈦和釩這兩種元素的比色測定法。 >">grDX  
    eQJyO9$G  
    吸收光度分析法提供了非化學計量法的一個很好例子。有色化合物的光吸收強弱隨著所用輻射波長的大小而變化。因此早期的比色法主要憑經(jīng)驗將未知物與濃度近似相等的標準溶液進行對比。比如象奈斯勒在氨測定法中所作的比較。比色劑,如杜波斯克比色計,是通過改變透光溶液的厚度和利用比爾定律,來對未知物的顏色與標準液的濃度進行對比的,這種儀器并不適用于所有的有色物質,它充其量也不過經(jīng)驗程度很高罷了。 :KI0j%>2y  
    ~_|CXPiQ8  
    1729年,P·布古厄(Bouguer)觀察到入射光被介質吸收的多少與介質的厚度成正比。這后來又被J·H·蘭貝特(Lambert,1728—1777)所發(fā)現(xiàn),他對單色光吸收所作的論述得到了下列關系式: NEt_UcC  
    5s:g(gy3BR  
    &sooXKlv|  
    上式中I是通過厚度為x的介質的光密度,a是吸收系數(shù)。利用邊界條件x=0時,I=I0,積分得到: \xKhbpO~  
     QB#_Wn  
    I=I0e-ax y3ST0=>j}  
    x$) E^|A+  
    1852年,A·比爾(Beer)證實,許多溶液的吸收系數(shù)a是與溶質的濃度C成正比的。盡管比爾本人沒有建立那個指數(shù)吸收定律公式,但下列關系式 ]RxWypA`  
    Uy<n7*H  
    I=I0e-acx W?gelu]  
    "DSRy